台灣、香港因為科技業發達,常常看見超值的示波器流通,該怎麼挑選看適用的機器呢?
第一要看你的用途是教授學生、職業、或是電子DIY玩家;
第二要看你的地區流通什麼品牌,例如香港多半只有太克、日立、健伍,台灣就齊聚世界上各種品牌。
第三:20Mhz就滿足9成以上的專家,很少人需要100Mhz以上的示波器。
因為職業關係,我常聽朋友說買示波器最後悔的幾件事,莫過於1.只用1~2通道卻買4通道示波器,2.用不到通訊介面 或規格太特殊(如:GPIB, 不像RS232或USB常見),3.數位示波器畫面醜到爆,4.缺少維修手冊或不知道怎麼校正,5.缺乏簡單卻關鍵的功能(如component test, 50 ohm switch) 6.功能與想像的不符(如:readout-cursor readout-measure readout, AB延遲掃瞄, 波型儲存, 該使用Spectrum analyzer而非scope)
如果你是教授學生,選畫面漂亮的示波器遠比一切都來得重要,安捷倫、太克與Hameg (R&S)、日立橫掃學院不是因為規格比較突出,而是畫面較美麗(數位示波器),其次才是操作性。
在youtube與各電子論壇的有名部落客,幾乎都使用類比示波器(@2014年),原因就是digital oscilloscope畫面太醜(30萬元的數位示波器 比 1000元的網拍類比示波器還醜多了)
對電子DIY玩家,我建議20Mhz的傳統示波器(有維修手冊佳),不需要通訊介面、延遲掃瞄或readout,運氣好可以挑到Timebase MAG X10(10倍放大)。
傳統20M示波器實際上可觀測到近50M的波型,超過50M多半只會觀測有沒有振盪與電壓,再進一步就是探棒的問題,而非示波器。你在1Mhz觀測的ring, 一樣在500、1G、3G的示波上也看得到Ring, 除非你在實驗室,否則20M示波器無法解決的問題,1G的示波器同樣無法解決,因為問題在於探棒,而非示波器本身。
類比示波器關鍵要素:
1.只要有一台,遠勝於沒有
2.一定要有維修手冊,別買需要特殊料件的示波器
3.類比示波器的畫面detail是任何高階類比示波器無法比擬的(@2014),網路有流言說:數位示波器雜點多所以比較好,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,反之,類比示波器在500hz以下,顯示不如類比示波器方便。
數位示波器的關鍵要素:
1.即時取樣 與 等效取樣 (realtime sampling, equivalent time domain sampling)
同樣100M的示波器,100M即時取樣(realtime) 相當於 2G等效取樣, 你知道為何低價示波器也標明 1G Sa了嗎?
請參考NI的資料:http://www.ni.com/white-paper/4333/zht/
2.畫面更新速度